严控市场,彻底处理假货和冒牌货的问题

2025 年 01 月 04 日星期六

(本报讯)假冒商标商品销售的情况导致正品难以辨别,给消费者和生产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年底期间,职能部门提醒消费者提高警惕。

市场管理人员在顺安市检查了一批有走私迹象的外国葡萄酒。

多种商品被假冒

如果不把产品放在一起比较,也不收到制造商和职能部门的警告,消费者就无法区分真品和假货。居住在土龙木市富美坊黎氏翠莺分享说,她购买了法国知名品牌的假冒化妆品,使用后出现全身过敏反应,不得不去医院长期治疗。

省市场管理局近日组织的2024年电商环境下识别正品及冒牌货和处理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培训会上,组委会展示了正品及冒牌货,旨在帮助职能力量更新辨别正品及冒牌货。假冒产品的种类非常多样,包括香料、罐装软饮料、干粮等食品,以及手表、时尚服装等具有价值的产品。特别,化妆品、香水、糖果、葡萄酒、啤酒、鞋子、衣服等人们需要在年底期间购物的商品都被假冒并在市场上广泛销售。值得一提的是,假冒伪劣产品也非常锋利,甚至还印有防伪印章,所以很难发现假冒行为。

对于一些国外知名品牌产品真假鉴别的标志和特征,S&O IP知识产权有限公司代表表示,目前,假冒、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越来越精良且相当流行。在传统市场、商店和电商平台中公开地交易和购买。最常见的形式是卖家经常在同一个地方展示和销售真假商品,欺骗消费者。例如,如果卖家出售一双假冒名牌鞋,他们就会获得非常高利润。由于利润高,卖家随时骗人消费者。

加强配合处理违法行为

据职能部门评估,全省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商品生产经营等行为日益精细化、专业化、难以甄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假货、来源不明的商品检查处理过程中,如果没有权利主体单位提供的文件和受保护商品清单,市场管理人员会遇到很多困难;特别是难以识别假货、假冒商标与正品的特征、性质、形状等。由于假货制作得越来越精良,如果用肉眼看货,很难辨别哪些货是正品,哪些是知识产权侵权产品,需要品牌专家的帮助。

省市场管理局副局长武克如认为,假货、侵犯知识产权商品、劣质商品、来源不明商品经营情况不仅发生在传统经营形式,也发生在电商平台。因此,需要权利主体单位和生产单位密切、及时协调,从发现违法行为迹象阶段到核查鉴定阶段,作为按规定处理行政违法行为的依据。

年底期间,利用购物需求增加的机会,非法经营活动也增加。省市场管理局局长阮芳东表示,为防止市场上出现假货、走私商品和劣质商品,该单位正在密切控制重点地区,实施2024年最后几个月、2025 年农历新年前、期间和春节后打击走私、贸易欺诈和假冒商品高峰计划。

省市场管理局正在配合职能力量,加强对流通商品的检查控制;对仓库、堆场、货物集散点、购物中心、集市、批发市场、食品生产经营场所、手工艺村进行检查。今后,省市场管理局将注重检查并严格处理利用春节期间消费需求不合理涨价、造成市场不稳定的组织和个人,特别是在新春期间消费较多的商品。

今年年初至今,省市场管理局共检查659起,较2023年同期增加62起。结果,市场管理力量共查出违法行为565起,与 2023 年同期相比增加72起;已处以超过91.400亿越盾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总金额为86.540亿越盾以上;没收超过4860亿越盾的商品销售收入;没收货物价值165.3亿越盾;被毁物品价值29.4亿越盾。

(记者青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