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正确主张的“甜果”
(本报讯)为了给高棉人社群创造今天的新活力,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不断关注落实经济社会政策、主张。尤其是,将土地提供给少数民族同胞作为居住和生产用地的主张真正结出了很多“甜果”,给同胞带来丰衣足食的生活。
每天,安平乡高棉人社群负责人,如金小、牛普(从左到右)经常慰问并引导同胞如何在再定耕区做生意。
从正确的主张
在亲眼看到富教县安平乡各高棉人的宽敞别墅后,我们和一些高棉人社群负责人被牛布用家里的汽车带去参观富教县三立乡嘉辩居民的100公顷的再定耕区。多年来,这片土地被许多家庭当作“饭煲”。从ĐT741路到这片土地仅13km,大路路面宽敞、铺沥青。然而,金小告诉我们,15多年前,每天为了进出耕作,居民得花几十分钟走路,因为路面已老化、泥泞、窄小,而且还使用简陋的车辆。
金普光滑的汽车每次穿过溪流或在这条路上拐弯时,团内成员们都想起过去的日子。在政府分配土地时,这片土地最初只有石、空地、光秃秃的土丘。每一次风吹过,尘土漫天。当回忆还在涌动时,我们一行人已到了再定耕区。我们眼前是腰果园、橡胶园和其他果园的深绿色。点缀着繁茂的树叶的是多汁腰果的红色和黄色,覆盖了一大区域,使我对这片土地的变化感到非常感动。在再定耕区内,各小区被各条路划分,以方便人们出行、运输肥料和收获。
看到这里同胞经过多年取得的成果,村长金念难掩喜悦之情,开心地笑了。他回忆说,20多年前,安平乡少数民族同胞的生活十分贫困。他们没有土地,只好砍林,过着游耕游居的生活。看到这种情况,1998年县领导人请求国家提供土地,让少数民族同胞有居住和生产用地,稳定生活。结果,在2003 -2004 年期间,50% 的无地高棉人家庭获得了每户 1 公顷的土地以做生意。
金念表示,这里的少数民族同胞之所以得到像今天的再定耕地,是因为国家已实施关于给少数民族同胞安排定居、定耕地的第135号计划。尤其是,那时县领导人十分关注并请求为少数民族同胞提供土地。
“1998年,我是乡干部。阮文公是新渊县人民委员会主席,后来他担任县委书记(包括今天的富教县、北新渊县、新渊市三个地方)。他对国家针对少数民族同胞的政策、主张和计划十分关注。阮文公已鼓励我努力掌握每个家庭的信息,尽快办好为少数民族同胞供地手续,让他们早日有地,稳定生活。那时,同胞过着游耕游居的生活,所以我不得不跑遍山林,到他们住的地方去获取资料,办理供地手续,同时宣传、帮助他们了解本县的主张,动员他们返回并过着定耕定居的生活。”金念回忆说。
15年多后的“甜果”
经过有生产用地 15多年之后,在高棉人的不懈努力下,以前只有土、石的再定耕区现在已“变成”绿丘、果园。有了土地,少数民族同胞推动畜牧养殖,种植各种果树,每年赚取数亿越盾/公顷/年。
触摸橡胶树粗糙的树皮时,金念说,每个收获季节结束后,人们去找别的工作以赚取额外收入。他们为别人割胶乳,或在市场上卖东西,而其孩子则去工厂工作。做一份工作就够吃饭了,所以每年来自果园的收入被少数民族同胞积累起来盖房子,给孩子成家,让孩子上学。“这块地是政府供给我们一代代做生意的,而不能卖去。我认为这是一项符合民意的主张。现在,再定耕区同胞的生活已稳定下来,有了很多小康家。这是来自正确主张的‘ 甜果’”,金念补充道。
也许只有那天白手的家庭才比任何人更充分感受到今天“甜果”季的味道。接收土地的金明统表示:“依靠一公顷的腰果园,我家每年赚取数亿越盾。我刚建设总经费5亿越盾的宽敞房屋,给孩子买地。”
有6个孩子的石卢回忆说:“在政府提供土地之前,我有3个孩子,那时生活很苦,全家人都住在溪边的帐篷里。那天村长来通报‘你的名字处于政府供地的家庭名单上’,我高兴得想哭,然后喊道:‘有地了,老婆!我们有地了……’ 。那天晚上我无法入睡,想着自己的土地上会种什么作物,会养什么动物……”。靠着1公顷的土地,他种腰果和养鸡,每年收入过亿越盾,房屋稳定,能够抚养以后出生的3个孩子。
除了供地以外,多年来,安平乡高棉人还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通过开展多项政策如:培训职业技能、资助子女上学、扶持有地的家庭建房、提供用于生产经营的贷款。因此,高棉族同胞不仅经济稳定,而且还致富,建设幸福生活,把孩子养成才。
我们的“车团”载着少数民族负责人们的幸福笑容和希望回到了乡中心。虽知困难在前,但是现在“大路“已开,来自正确主张的各温饱“甜果”季将继续被当地人收获。
* “当时,本县少数民族同胞的生活十分艰苦和贫困,没有土地,多年在林里过着游耕游居的生活。我一直在想,如何请求将林场土地分发给同胞,让他们有地居住和做生意,稳定生活。现在,看到再定耕区少数民族同胞的生活稳定,我感到非常高兴和兴奋。”(新渊县县委原书记、县人民委员会原主席阮文公)
* “目前,再定耕区少数民族同胞大多数有稳定、小康的生活,困难户仅有2户。之所以取得今天的结果,是因为历任政府领导已关注和决心请求为同胞提供土地、资金、作物种子和肥料,为同胞培训职业技能、种植和养殖技术,因此同胞有土地来发展生产,稳定生活。”(富教县安平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裴氏翠香)。
(记者芳黎)